CdS/ZnS荧光量子点的化学反应原理
CdS/ZnS荧光量子点的化学反应原理
CdS/ZnS 荧光量子点是一种核 - 壳结构的半导体纳米材料,其中 CdS 作为内核,ZnS 作为外壳。这种结构赋予了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和化学反应原理。从化学反应原理来看,CdS 内核具有合适的能带结构,在吸收光子能量后,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,产生电子 - 空穴对。由于 CdS 量子点的量子限域效应,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会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,从而产生荧光。然而,单纯的 CdS 量子点存在稳定性差、荧光量子产率较低等问题。
为解决这些问题,通过在 CdS 表面生长 ZnS 外壳来改善其性能。ZnS 的禁带宽度比 CdS 大,在 CdS/ZnS 核 - 壳结构中,ZnS 外壳能够有效地限制电子和空穴在 CdS 内核中的复合,减少非辐射复合过程,从而提高荧光量子产率。在合成过程中,通常先采用化学方法制备出 CdS 量子点,然后以锌盐(如醋酸锌)和硫源(如硫化钠)为原料,在合适的反应条件和表面活性剂存在下,在 CdS 量子点表面逐渐生长 ZnS 外壳。反应过程中,表面活性剂起到稳定量子点、控制生长速率和防止团聚的作用。此外,CdS/ZnS 荧光量子点的表面性质也可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调控,如通过表面配体修饰,引入不同的官能团,使其能够与生物分子(如抗体、蛋白质)偶联,从而在生物成像、生物检测等领域实现特异性应用。
名称:CdS/ZnS荧光量子点
纯度:95%+
性状:基于不同的分子量,呈白色 / 类白色固体,或液体。
溶剂:溶于二氯甲烷、DMSO、水等常规有机溶剂。
储藏条件:-20°C干燥避光保存
包装规格:50mg 100mg 250mg 500mg(按需提供)
推荐产品:
PLGA-b-PLL 聚(D,L-丙交酯-co-乙交酯)交联聚赖氨酸
PLGA-PEG-BDNF; BDNF-PEG-PLGA
PLGA-PEG-HAIYPRH(T7)
PLGA-PEG-M2pep M2pep-PEG-PLGA
PLGA-PEG-TET; TET-PEG-PLGA
PLGA-PEG聚乳酸-羟基乙酸共聚物-聚乙二醇
仅供科研,不能用于人体实验AXC.2025.05.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