异硫氰酸-氨苄青霉素钠,FITC-氨苄青霉素钠的介绍
异硫氰酸-氨苄青霉素钠,通常简称为 FITC-氨苄青霉素钠,是一种将氨苄青霉素(Ampicillin)与荧光染料 FITC(荧光素异硫氰酸酯,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)通过化学偶联形成的荧光标记抗生素。该化合物兼具氨苄青霉素的抗菌特性和荧光染料的可视化功能,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、药物动力学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领域,用于研究细菌的吸收、定位以及药物-细胞相互作用等。
化学结构与性质
FITC-氨苄青霉素钠的化学结构由两部分组成:
氨苄青霉素(Ampicillin):β-内酰胺类抗生素,具有广谱抗菌活性,能抑制革兰阳性和部分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合成。
FITC(荧光素异硫氰酸酯):绿色荧光染料,能在488 nm波长激发下发射约520 nm的绿色荧光。通过异硫氰酸基团与氨苄青霉素的氨基反应形成稳定的共价键,实现荧光标记。
性质与特点
荧光特性:FITC-氨苄青霉素钠在紫外或蓝光激发下可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,具有高灵敏度和较低背景噪音,便于在显微镜、流式细胞仪或荧光板中检测。
水溶性:由于氨苄青霉素钠的水溶性以及FITC的修饰,复合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,可直接溶解于缓冲液或培养基中进行实验。
稳定性:在低温、避光条件下,FITC-氨苄青霉素钠的荧光信号和化学结构稳定,可长期保存。
保留部分抗菌活性:虽然部分氨基被FITC修饰,但仍能保留对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能力,可用于研究药物-细胞相互作用和药物动力学。
应用领域
微生物学研究:
可用于追踪氨苄青霉素在细菌中的摄取和定位。
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抗生素与细菌的结合情况,分析抗药性机制。
药物动力学与药物输运研究:
FITC-氨苄青霉素钠可用于体外或体内药物分布实验,通过荧光检测药物在细胞、组织甚至整个生物体的分布情况。
可结合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药物进入细胞的效率与速率。
生物标记与成像:
在分子生物学中,用于标记细菌或微生物群落,用荧光追踪其行为、增殖和抗生素响应。
可用于共聚焦显微镜和活体成像,直观观察药物与目标微生物的相互作用。
抗菌机制研究:
通过FITC标记的氨苄青霉素,可以研究其作用靶点和杀菌路径,帮助理解β-内酰胺类抗生素在细菌中的作用机制。
相关推荐:
戊酸酯/己酸酯的AF647-NHS ester
橙色水溶性荧光染AF532-NHS,AF532 活性酯
Fluorescein-DBCO,荧光素-二苯并环辛炔,2054339-00-1
Mal-PEG3-Glucuronide-MABC-MMAE
DBCO-PEG6-Val-Ala-PAB-Gemcitabine
Sulfane Sulfur Probe 4,1810731-98-6
SiR-PEG2-C4-OH,硅基罗丹明-二聚乙二醇-C4-羟基
BB1-CONH-PEG3-Biotin,2133411-66-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