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前沿

洋川芎内酯I-生物素,Senkyunolide I-Biotin的介绍

2025-10-20 分享

中文名称:洋川芎内酯I-生物素

英文名称:Senkyunolide I-Biotin

用途:科研

状态:固体/粉末/溶液

保存:冷藏

Senkyunolide I-Biotin

洋川芎内酯I(Senkyunolide I)是一种天然的倍半萜内酯类小分子,存在于川芎中,具有环状内酯结构和多个活性官能团,如羟基和不饱和环。通过与生物素(Biotin)共价偶联,可以形成洋川芎内酯I-生物素衍生物,使分子兼具天然小分子的化学活性和生物素的高亲和力标记特性。生物素部分具有噻唑环与内酰脲环结构,可通过酰胺键或酯键与洋川芎内酯I连接。

化学连接方式
洋川芎内酯I-生物素的合成通常采用生物素-NHS活性酯与洋川芎内酯I羟基反应,形成稳定的酰胺键或酯键。该偶联方法具有操作简便、产率高、化学稳定性强的特点。连接位点选择通常在洋川芎内酯I的羟基或羧基侧链,以尽量不干扰其核心内酯骨架的化学特性。

物理化学性质
洋川芎内酯I-生物素一般为淡黄色固体粉末,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(如DMSO、DMF),在水中的溶解性有限。分子量因偶联方式而异,一般在600~800 Da之间。该分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,可在室温下长期保存而不易降解。生物素标签提供了高亲和力,使其可与链霉亲和素(Streptavidin)或亲和素(Avidin)高效结合,实现靶分子捕获和标记。

应用

分子标记与捕获:洋川芎内酯I-生物素可用于蛋白质或其他分子的特异性捕获,通过生物素-亲和素体系实现富集和分析。

蛋白-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:该衍生物可用于筛选潜在结合蛋白,研究分子识别机制和作用靶点。

表面功能化与传感器构建:可将洋川芎内酯I-生物素固定于纳米颗粒、微球或芯片表面,用于分子识别界面设计和生物传感器开发。

荧光与可视化扩展:结合链霉亲和素-荧光素体系,可进行荧光成像或流式分析,便于科研中分子定位和追踪。

关于我们:

良林科研服务平台是西安瑞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,良林科研服务平台致力于服务全球研发工作者,公司配备了一流的化合物合成、纯化、冻干、质量检测与分析等精密仪器,具有完备的生产,研发,检测全生产线的能力。良林生物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有机化合物定制合成及生产服务。 我公司生产销售科研级别的药物传递和药物纳米靶向方面的产品,公司目前经营的产品主要有合成磷脂,PEG衍生物,嵌段共聚物,纳米金,磁性纳米颗粒,介孔二氧化硅,活性荧光染料,荧光量子点,点击化学和大环配体等等。

相关推荐:

TAMRA Amidite, 5-isomer,四甲基罗丹明亚磷酰胺

BHQ-1 DMT Amidite,374591-94-3

5'-Aldehyde Modifier C2 phosphoramidite,433684-36-7

Sulfo-Cy3.5-PSMA

UV-Tracer TCO NHS ester,紫外示踪-反式环辛烯-琥珀酰亚胺酯

AF790 NHS Ester,AF790琥珀酰亚胺酯

SYTO-62红色荧光核酸染色剂

AF633 Maleimide,AF633 C5 马来酰亚胺

UV-Tracer Biotin NHS ester,1628029-01-5

UV-Tracer Biotin-CONH-Mal,紫外示踪-生物素-马来酰亚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