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资讯

172616-80-7:新吲哚菁绿(IR-820)的合成与实验操作

2025-11-05 分享

产品名称:172616-80-7:新吲哚菁绿(IR-820)的合成与实验操作

核心应用领域

生物医学成像:

肿瘤检测与导航手术:用于近红外荧光成像引导肿瘤切除、血管造影及肠道梗阻手术,成像对比度优于传统吲哚菁绿(ICG)。

光声成像:结合纳米载体实现多模态成像(荧光+光声),提升病灶定位精度。

治疗应用:

光热/光动力联合治疗:通过纳米载体(如脂质体、聚合物颗粒)封装IR-820,实现肿瘤靶向热消融与光动力杀伤。

诊疗一体化:作为纳米探针同时具备成像与治疗功能,如FA/rGO/MSN-IR820复合物用于肝癌细胞检测及PTT/PDT协同治疗。

药物递送系统:

标记纳米载体(如MOF、碳纳米管)追踪药物分布,优化靶向递送效率。

作为治疗模块整合至纳米颗粒,实现“成像-治疗”一体化。

合成与实验操作

合成方法:

化学修饰:通过NHS酯、马来酰亚胺基团与生物分子共价结合,或通过酰胺化反应制备纳米复合物(如FA/rGO/MSN-IR820)。

纳米封装:采用相转变法、自组装法将IR-820封装于介孔二氧化硅、脂质体等载体中,提升生物利用度。

实验流程:

标记步骤:活化羧基(如EDC/NHS)后与目标分子孵育,纯化去除游离染料。

成像与治疗:静脉或腹膜注射后,通过近红外激光激活光热效应,实时监测治疗过程。

保存与稳定性

储存条件:-20°C避光密封保存,避免频繁解冻;或2-8°C惰性气体(氮气/氩气)保护。

稳定性限制:避免强光照射、强氧化剂及重金属离子;水溶液中需控制pH 8-9,防止水解或荧光淬灭。

对比优势与注意事项

优势对比:相比ICG,IR-820在荧光稳定性、循环时间、成像深度及光热效率方面更优,尤其适用于NIR-II窗口成像。

注意事项:

操作规范:全程避光,控制激光功率避免热损伤;验证生物兼容性(如细胞毒性、非特异性结合)。

安全性:避免与强还原剂(如DTT)共存,评估光热效应对正常组织的潜在损伤。

温馨提示:仅用于科研,不能用于人体实验!wyh

172616-80-7:新吲哚菁绿(IR-820)

关于我们:

良林科研服务平台是西安瑞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,良林科研服务平台致力于服务全球研发工作者,公司配备了化合物合成、纯化、冻干、质量检测与分析等精密仪器,良好有完备的生产,研发,检测全生产线的能力。良林生物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有机化合物定制合成及生产服务。 我公司生产销售科研级别的药物传递和药物纳米靶向方面的产品,公司目前经营的产品主要有合成磷脂,PEG衍生物,嵌段共聚物,纳米金,磁性纳米颗粒,介孔二氧化硅,活性荧光染料,荧光量子点,点击化学和大环配体等等。


我们可以提供的相关产品

MPEG5000-DMPE 甲氧基聚乙二醇-二肉豆蔻酰基磷脂酰乙醇胺

MPEG2000-DMPE 甲氧基聚乙二醇-二肉豆蔻酰基磷脂酰乙醇胺

FITC-PEG-DMPE 荧光素-聚乙二醇-二肉豆蔻酰基磷脂酰乙醇胺

NOTA-PEG-DMPE 大环配体-聚乙二醇-二肉豆蔻酰基磷脂酰乙醇胺

N3-PEG-DMPE 叠氮-聚乙二醇-二肉豆蔻酰基磷脂酰乙醇胺

AC-PEG-DMPE 丙烯酸酯-聚乙二醇-二肉豆蔻酰基磷脂酰乙醇胺

DTPA-PEG-DMPE 二乙基三胺五乙酸-聚乙二醇-二肉豆蔻酰基磷脂酰乙醇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