洋川芎内酯I-生物素,Biotin-洋川芎内酯I的反应条件
洋川芎内酯I-生物素,Biotin-洋川芎内酯I的反应条件
洋川芎内酯I-生物素(Biotin-Ligustilide I,Biotin-洋川芎内酯I)是一种天然二萜内酯类小分子与生物素共价偶联的功能化化合物。洋川芎内酯I(Ligustilide I, LI)是从中药川芎(Ligusticum chuanxiong)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,分子结构包含 α,β-不饱和内酯环和多羟基功能团,具有一定的化学活性和生物活性。通过与生物素偶联,可在保持洋川芎内酯I 生物活性的基础上,使分子具备高亲和力识别能力,可与链霉亲和素(Streptavidin)或亲和素修饰载体结合,从而拓展在分子示踪、靶向捕获及药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。
化学组成与结构特点方面,Biotin-Ligustilide I 分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:洋川芎内酯I 核心、连接桥及生物素末端。洋川芎内酯I 核心保持 α,β-不饱和内酯环和羟基功能,为化学偶联提供反应位点。连接桥通常为柔性短链羰基或聚乙二醇片段,用于连接洋川芎内酯I 和生物素末端,使两部分功能空间独立,避免互相干扰。生物素末端保留内酰脲环和羧基官能团,为偶联产物提供高亲和力识别能力。整体分子兼具一定疏水性和水溶性,在缓冲体系和有机溶剂中均能保持稳定。
反应条件方面,洋川芎内酯I 的 α,β-不饱和内酯环和羟基结构对温度、酸碱环境较为敏感,因此偶联反应需温和可控,通常采用以下策略:
活化洋川芎内酯I 羟基:选择洋川芎内酯I 分子上的羟基官能团作为偶联位点,通过碳酸酯化或酯化反应生成亲电中间体,保证羟基活性而不破坏内酯环结构。活化通常在无水或低水环境下进行(如 DMSO、DMF)以防止水解。
生物素活化:生物素羧基通过 N-羟基琥珀酰亚胺(NHS)活化,生成生物素-NHS 酯,提高羧基的亲电性,使其能够与洋川芎内酯I 的羟基形成稳定的酯键。
偶联反应条件:将活化后的洋川芎内酯I 与生物素-NHS 酯混合,通常使用弱碱性缓冲体系(pH 7–8)进行反应,以保护 α,β-不饱和内酯环的完整性。反应温度控制在室温或略高温(25–37°C),反应时间为 12–24 小时,以确保偶联效率和分子完整性。
保护策略:若洋川芎内酯I 存在多个羟基,为防止非特异性偶联,可对非目标羟基进行临时保护(如乙酰化),偶联完成后再通过温和水解去除保护基团。
纯化与表征:偶联产物通常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(HPLC)、透析或硅胶柱层析纯化,去除未反应的洋川芎内酯I、生物素及副产物。产物可通过质谱(MS)确认分子量,核磁共振(NMR)验证酯键形成及内酯环结构完整性,红外光谱(IR)检测羟基、酯键和生物素官能团特征峰,确保分子结构和功能完整。
产品名称洋川芎内酯I-生物素,Biotin-洋川芎内酯I
纯度:95%+
规格:mg/g
用途:科研

产品目录
CY5.5-聚乙二醇-脂多糖,Lipopolysaccharides,
CY5.5-聚乙二醇-重组蛋白A
CY5.5-聚乙二醇-重组蛋白G,Cyanine5.5-PEG-Recombinant Protein G,
CY5.5克拉霉素 CY5.5-Clarithromycin
Cy5.5-磷脂,Cyanine5.5-DOPE,
CY5.5卵清蛋白,CY5.5-OVA
仅用于科研,不能用于人体。小编ax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