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SPE-PEG-DBCO的制备流程及流程图
DSPE-PEG-DBCO 的制备流程及流程图
DSPE-PEG-DBCO(1,2-Distearoyl-sn-glycero-3-phosphoethanolamine-N-[poly(ethylene glycol)-DBCO])是一种常用于脂质体、纳米粒表面修饰的功能化脂质。它结合了亲脂性的 DSPE(磷脂)和亲水性的聚乙二醇(PEG)链,PEG 末端带有 DBCO(Dibenzocyclooctyne,二苯并环辛炔)基团,可与叠氮(–N₃)通过无铜点击反应(SPAAC)共价偶联,广泛用于生物正交标记、靶向递送和表面功能化。
一、制备流程简述
DSPE-PEG-DBCO 的制备通常采用两步法:
第一步:DSPE-PEG-NH₂ 的合成或购买
通常DSPE-PEG-NH₂(末端为胺基)分子量为 PEG2000 或 PEG3400,具有良好水溶性。
若从头合成 PEG,可通过环氧乙烷聚合得到 PEG,然后在 PEG 一端接入氨基,得到 DSPE-PEG-NH₂。
第二步:DBCO-NHS 与 DSPE-PEG-NH₂ 的偶联反应
原理:DBCO-NHS 酯与 DSPE-PEG-NH₂ 的氨基反应形成稳定的酰胺键。
反应条件:
溶剂:无水 DMSO、DMF 或氯仿;
反应比例:DBCO-NHS : DSPE-PEG-NH₂ = 1.1~1.2 : 1;
催化剂:通常不需要,或使用微量碱性缓冲液;
温度:室温至 37 ℃;
时间:12~24 小时,避光搅拌。
纯化:
反应完成后,可用透析(MWCO 3k~10k)去除游离的 DBCO-NHS 和副产物;
也可通过凝胶色谱(GPC)或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;
产物可冻干保存。
二、反应流程图(文字版)
三、注意事项
溶剂要求:需使用无水无酸碱的极性溶剂,避免反应中断;
反应保护:DBCO 对光敏感,反应需在避光条件下进行;
储存:产物建议分装后 -20°C 避光储存,避免重复冻融;
质量检测:通过 ^1H NMR、MALDI-TOF、FTIR 等手段确认结构与纯度。
四、总结
DSPE-PEG-DBCO 的制备主要基于 NHS 酯与胺的偶联反应,操作简便、反应效率高,适合实验室规模及中试制备。该材料因其出色的生物正交反应能力,广泛应用于靶向纳米药物构建、细胞膜修饰、生物传感等领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