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y7-聚乙二醇-氨基,Cy7-PEG-NH2的化学组成分析
Cy7-聚乙二醇-氨基,Cy7-PEG-NH2的化学组成分析
Cy7-PEG-NH₂是一种将近红外荧光染料Cy7与聚乙二醇(PEG)通过化学键连接,并在PEG末端引入伯胺基(–NH₂)形成的功能化分子。该结构兼具高荧光性能、水溶性、柔性链结构与化学可修饰性,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、纳米载体修饰、药物偶联、靶向递送及探针构建等领域。
一、化学组成分析
Cy7-PEG-NH₂由三部分构成:
1. Cy7近红外荧光染料
Cy7是一种氰ine类染料(heptamethine cyanine),核心为七亚甲基共轭链,两端连接吲哚或类似结构。其分子中含有:
大共轭体系 → 赋予近红外吸收与发射特性(吸收约740–760 nm,发射约770–800 nm)
磺酸基或季铵盐(部分结构)→ 提高水溶性
活性连接基团(如NHS酯、maleimide、羧基等)→ 用于与PEG偶联
由于近红外光在生物组织中穿透更深且背景干扰低,Cy7在活体成像、血管成像与分子探针开发中应用广泛。
2. 聚乙二醇(PEG)主链
PEG是一种由重复单元 –CH₂–CH₂–O– 构成的线性或支链高分子。其关键结构优势包括:
高亲水性:可显著提升整体溶解度
柔性链:提供空间伸展性,避免染料或配体被遮挡
生物惰性:降低非特异性结合,延长体内循环时间
可调长度:常见分子量 500、1000、2000、5000…等,影响分子大小、稳定性和药代特性
在Cy7-PEG-NH₂中,PEG起“连接器”与“溶解性调节器”的双重作用。
3. 末端氨基(–NH₂)功能基
PEG末端引入伯胺基,形成Cy7-PEG-NH₂,使分子具有进一步修饰能力。氨基可参与多种偶联反应:
与羧基形成酰胺键(EDC/NHS反应)
与异硫氰酸酯形成硫脲键
与醛/酮形成席夫碱
与活性酯、环氧等结构发生加成反应
因此,Cy7-PEG-NH₂可作为“荧光功能化模块”,用于与蛋白、肽、纳米材料、药物或靶向配体连接。
产品名称:Cy7-聚乙二醇-氨基,Cy7-PEG-NH2
纯度:95%+
规格:mg/g
用途:科研
推荐产品:
CY3-聚乙二醇-辣根过氧化物酶,Cyanine3-PEG-HPR,
CY3-聚乙二醇-酪蛋白,Cyanine3-PEG-Casein,
CY3-聚乙二醇-链霉亲和素,Cyanine3-PEG-Streptavidin,
Cy3-聚乙二醇-马来酰亚胺,Cy3-PEG-Maleimide,
CY3-聚乙二醇-葡聚糖,Cyanine3-PEG-Dextran,
仅用于科研,不能用于人体。小编ax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