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资讯

FM 2-10膜电位荧光探针的优势与对比

2025-10-27 分享

产品名称:FM 2-10膜电位荧光探针的优势与对比

1. 基本特性

化学本质:苯乙烯类阳离子荧光染料,分子式C₂₆H₄₁Br₂N₃,分子量555.43,CAS号336185-20-7。结构包含疏水性苯乙烯核心与带正电的极性基团,赋予其膜亲和性及电位响应能力。

物理性质:水溶性,易溶于PBS、DMSO、乙醇等溶剂。固态粉末状,需-20℃避光干燥保存,避免反复冻融。

光学特性:激发波长515-540nm,发射峰580-620nm(红色荧光),可减少细胞自发荧光干扰,支持多通道成像(如与GFP/蓝色荧光蛋白联用)。

2. 工作原理

膜电位响应机制:探针通过疏水尾段插入细胞膜磷脂双层,正电荷基团锚定膜表面。当膜电位变化(去极化/超极化)时,探针分布与荧光强度发生可逆变化,直接反映膜电位动态。

内吞特性:可随膜内化进入胞内囊泡,用于追踪内吞体形成、囊泡运输及突触囊泡循环(如神经递质释放动力学)。

3. 核心应用领域

神经科学:

监测神经元动作电位、突触传递及活动依赖性囊泡循环。

标记突触前膜,量化突触活动及神经递质释放效率。

细胞生物学:

研究膜动力学(如膜重排、内体融合)、细胞迁移及免疫细胞活化。

结合荧光显微镜/光度计实现实时动态成像。

微生物学:用于细菌、真菌等微生物膜电位研究。

4. 优势与对比

优势:

快速响应:微秒级荧光信号变化,适用于高时间分辨率实验。

高特异性:膜靶向性强,减少胞质背景干扰。

生物相容性:低毒性,适合活细胞长时程观察。

对比同类探针:

与FM 1-43相比:FM 2-10脂链更短,膜穿透速度更快,但亲水性更高,可能影响某些定量实验的脱色速率。

与Di-4-ANEPPS等电压敏感染料相比:红色荧光波长更利于多色成像,且对膜电位变化更敏感。

温馨提示:仅用于科研,不能用于人体实验!wyh

FM 2-10膜电位荧光探针

关于我们:

良林科研服务平台是西安瑞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,良林科研服务平台致力于服务全球研发工作者,公司配备了化合物合成、纯化、冻干、质量检测与分析等精密仪器,良好有完备的生产,研发,检测全生产线的能力。良林生物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有机化合物定制合成及生产服务。 我公司生产销售科研级别的药物传递和药物纳米靶向方面的产品,公司目前经营的产品主要有合成磷脂,PEG衍生物,嵌段共聚物,纳米金,磁性纳米颗粒,介孔二氧化硅,活性荧光染料,荧光量子点,点击化学和大环配体等等。


我们可以提供的相关产品

DPPE-PEG-NHS 16:0磷脂酰乙醇胺-聚乙二醇-活性酯

DPPE-PEG-FA 16:0磷脂酰乙醇胺-聚乙二醇-叶酸

DPPE-PEG-Biotin 16:0磷脂酰乙醇胺-聚乙二醇-生物素

DPPE-PEG-MAL 16:0磷脂酰乙醇胺-聚乙二醇-马来酰亚胺

DPPE-PEG-COOH 16:0磷脂酰乙醇胺-聚乙二醇-羧基

DPPE-PEG-NH2  16:0磷脂酰乙醇胺-聚乙二醇-氨基

DSPE-PEG-PDP 磷脂-聚乙二醇-丙酰胺双巯基吡啶

DSPE-PEG-8Arm  磷脂聚乙二醇-八臂

DSPE-PEG-4Arm 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-聚乙二醇-四臂

DSPE-PEG-ACA 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-聚乙二醇-丙烯酰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