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ell丨工程化植物乳杆菌通过靶向嗅觉上皮实现鼻-脑递送并改善肥胖症状研究背景
Cell丨工程化植物乳杆菌通过靶向嗅觉上皮实现鼻-脑递送并改善肥胖症状研究背景
鼻-脑药物递送是一种绕过血脑屏障(BBB)的非侵入性策略,可直接将药物输送至中枢神经系统(CNS)。嗅觉上皮(OE)因其与脑部通过嗅觉神经的解剖连接,成为鼻-脑递送的重要路径。然而,该途径面临多重挑战:(1)解剖限制:人类OE仅占鼻腔总表面积的3%(约5 cm²),限制了药物吸收量;(2)药物损失:鼻腔内的呼吸上皮(RE)会通过黏液纤毛清除和酶降解作用减少药物递送效率;(3)药物半衰期短:如瘦素(Leptin)等激素在体内半衰期仅数分钟至几小时,需频繁给药;(4)操作复杂性:患者需长时间保持头部倾斜姿势以确保药物到达OE,临床应用受限。
传统鼻-脑递送方法(如直接喷雾)因缺乏靶向性,导致药物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非脑部。近年来,微生物递送系统因其天然的组织亲和性和持续分泌能力受到关注。鼻部共生菌(如乳杆菌属)与宿主存在密切互作,且其代谢产物可能通过“鼻-脑轴”影响CNS功能。然而,如何利用工程化共生菌实现OE靶向递送并验证其疗效,仍是未解难题。
近日,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Matthew Wook Chang教授团队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Engineered commensals for targeted nose-to-brain drug delivery的研究论文。本研究以肥胖为模型疾病,提出利用工程化植物乳杆菌(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CFS1,Lp)作为递送载体,通过靶向OE递送食欲调节激素(瘦素、α-MSH、BDNF),旨在解决传统鼻-脑递送的局限性。研究团队假设Lp可通过表面蛋白特异性结合OE的N-乙酰肝素硫酸盐(NaHS),从而在OE定植并释放药物,最终通过嗅觉通路将药物递送至脑部。
文章要点
1)Lp通过OppA蛋白靶向嗅觉上皮(OE)。研究团队筛选了8种鼻部共生菌(包括乳杆菌、链球菌和大肠杆菌),发现Lp对表达NaHS的小鼠骨髓瘤细胞(NS0)的黏附率最高(24%)。通过免疫沉淀和质谱分析,鉴定出Lp表面的寡肽底物结合蛋白(OppA)家族(Lp_0783、Lp_0092、Lp_3686)为NaHS的关键结合蛋白。进一步实验显示,删除Lp中的OppA基因(ΔOppA菌株)显著降低其在OE的定植能力(荧光强度减少50%)。体内成像(IVIS)证实,经鼻给药后,野生型Lp特异性定植于小鼠OE,而ΔOppA菌株的定位能力显著减弱。
图1 小鼠OE中Lp的靶向定位
2)Lp递送FITC示踪剂至脑部的机制。利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(FITC)标记Lp,研究团队观察到:FITC从OE释放后,经固有层(lamina propria)扩散至筛板(cribriform plate),最终通过嗅神经束(ONB)进入嗅球(OB)和大脑其他区域(如皮层)。连续给药14天后,FITC在OB的累积效率较单次给药提高3倍,且未在肺、肝、脾等外周器官中检测到显著信号。部分Lp通过吞咽进入肠道,经粪便排出,提示需进一步优化菌株的生物安全性。
图2 Lp有针对性地将FITC输送到OE以及FITC在固有层的积累
3)工程化Lp递送食欲调节激素的体外验证。研究团队构建了分泌瘦素(Lp-Lep)、α-MSH(Lp-MSH)和BDNF(Lp-BDNF)的工程菌株:分泌效率:Lp-Lep在体外24小时内分泌瘦素浓度达350 ng/μL,显著高于FITC(1.2 ng/μL);生物活性:Lp分泌的瘦素可激活HEK293T细胞中的STAT3磷酸化,α-MSH诱导Neuro2A细胞的cAMP水平升高,BDNF促进TrkB受体磷酸化,验证了激素的功能活性;跨上皮递送:在RPMI 2650细胞模型(模拟鼻上皮)中,Lp-Lep和Lp-MSH的基底侧递送效率为40%,高于FITC(20%)。
图3 重组食欲调节激素在Lp中的易位
4)Lp递送激素改善肥胖症状的体内疗效。在高脂饮食(HFD)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中,每日经鼻给予工程化Lp(5×10⁷ CFU/天)持续8周:体重控制:Lp-Lep组小鼠体重增长较对照组减少32%,效果优于重组瘦素(r-Lep);代谢改善:空腹血糖降低15%,葡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(AUC)减少25%,皮下和内脏脂肪沉积减少40%-50%;持续效应:Lp-Lep的瘦素在OE中可维持48小时,而r-Lep在24小时后即无法检测。低频给药(隔日一次)下,Lp-Lep仍能显著抑制食欲,而r-Lep疗效消失。
图4 高脂饮食下瘦小鼠鼻内分泌瘦素Lp和r-Lep的比较
5)组合疗法与安全性评估。联合使用Lp-Lep、Lp-MSH和Lp-BDNF(Lp-Mix)未显示协同效应,可能与激素信号通路重叠有关。高剂量Lp(2.5×10⁸ CFU)会引发鼻腔息肉,但优化剂量(5×10⁷ CFU)未观察到炎症或组织损伤。
小结
本研究利用工程化共生菌实现鼻-脑路径的靶向药物递送,通过OppA蛋白介导的OE靶向,解决了传统鼻-脑递送的效率低和药物损失问题。Lp在OE的定植能力使其可长期分泌激素,克服了重组蛋白半衰期短的缺陷。在肥胖模型中,Lp递送的瘦素显示出优于传统方法的疗效,为糖尿病、神经退行性疾病等CNS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。
参考文献
Shen, Haosheng et al. “Engineered commensals for targeted nose-to-brain drug delivery.” Cell vol. 188,6 (2025): 1545-1562.e16.
doi:10.1016/j.cell.2025.01.017
版权声明:
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、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,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、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